用好《軍事理論》課程思政資源培養戰略人才
發布時間:2022-01-26 22:09:39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堅持實踐標準,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擔綱領銜者中發現具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的科學家。這為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培養戰略人才的內涵、方法和必要性。
戰略人才的特質需要軍事理論教育涵養。針對戰略人才特質,一是要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二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三是復合型,戰略性人才的特質符合一般人才的特質,但從培養目標、方法和具體內涵來看,其定位和要求顯然更高,更加注重對人才的價值塑造,更加注重個人成長成才成功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的統一,也更加需要戰略人才聚焦解決世界經濟、科技、健康等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國家和世界的和平穩定。
要實現這些目標,從課堂教學的層面考慮,要充分挖掘、運用多門課程蘊含的專業知識和價值塑造的教學資源。從現有的高校課程設置來看,《軍事理論》是其中之一。2019年,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規定該門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掌握軍事基礎知識和基本軍事技能,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危機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提高學生綜合國防素質。其中“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危機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目標要求與培養戰略人才的目標要求及戰略人才的特質具有極強的一致性。
《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規定軍事課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的必修課程。軍事課要以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遵循,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和總體國家安全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強軍目標根本要求,著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提升學生國防意識和軍事素養為重點,為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服務。這一規定體現出鮮明的共建性和交叉性,應當更容易匯集教學資源,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視。但在現實中卻存在課程歸屬的模糊性問題,導致這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實效都難以得到保證。造成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指導和管理這門課程的職能部門交叉,且不負責具體的教學管理。目前,《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以國防動員部門指導、管理為主。尤其是《軍事技能》,由高校所在省、市國防動員部門全程指導、監督,并在選派軍訓教官、方案、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但對《軍事理論》課程建設關注較少。對應教育部門,該課程的建設又歸口體藝部門,但該部門主要負責的又是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領域。這種設置導致多頭指導變成缺乏專業指導的現狀。
二是地方高校《軍事理論》課程建設尚缺乏統一規范。調研發現,《軍事理論》課程由高校武裝部、保衛部門設置、指導、管理居多,將課程教學以專題的形式穿插在軍事技能訓練過程中,以大班授課為主,課時和教學效果都難以得到保證。直到《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印發后,一些地方高校教務部門才將《軍事理論》作為必修課程,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或管理類教學科研單位負責實施,以小班教學的方式,完成36個學時的授課任務。
三是學科歸屬不明晰。軍事理論在軍隊院校可以歸屬軍事學學科,但地方高校沒有設置軍事學的權限,這制約了軍事理論課教師進行相關理論研究和項目申報,割裂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進而影響教學效果。
因此,為了發揮好軍事理論教育對于戰略人才培養的有效性,迫切需要解決好《軍事理論》課程歸屬問題。同時,要充分挖掘好《軍事理論》豐富的課程思政資源。
我國的軍事理論形成和發展繼承了我國古代優秀的軍事思想,在無數革命先烈的實踐探索中凝練、升華,在國防建設中開拓創新。我國的軍隊建設、軍事理論創新發展史與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相伴相生,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所需來看,加強國防建設,凝聚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是有力的保障力量,這離不開一大批愛黨報國、敬業奉獻的戰略人才積極投身國防建設,主動對接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自覺將個人夢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統一起來。其內在精神動力在于用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內容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塑造。
目前,《軍事理論》課程體系包括國防建設和動員、國家安全和國家戰略形勢、軍事思想、新軍事革命、現代戰爭和信息化裝備等,既包括了思想意識的教育引導內容,也包括了跟打贏信息化戰爭密切相關的科研攻關戰略任務,能從思想和實踐兩個方面激發大學生的愛黨報國意識。因此,要充分發揮《軍事理論》的獨特優勢,充分利用課程思政建設、改革的政策優勢,加強課程建設。
一是明確《軍事理論》課程建設歸屬,將其與《軍事技能》分離,交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單位管理,嚴格執行小班課程教學,確保完成規定學時,解決就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進行課程思政的局限,并以《軍事理論》為載體,培育課程思政的生長點,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與《軍事理論》課程思政互融互促。
二是通過成立國家安全與國防教育相關研究機構等措施,暢通軍事理論課教師在項目申報、科研平臺構建渠道,可增強軍事理論教學的學科支撐,助推教師進行學術研究,培育地方高校軍事理論教學科研領軍人才。
三是構建課堂教學實踐體驗“雙循環”場域。一方面,改革傳統教學法,利用學習通、雨課堂等平臺,設置討論話題,通過線上線下互動,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另一方面,利用AR、人工智能、仿真技術,結合國防動員、現代戰爭和信息化裝備教學要求,模擬實戰對決和武器運用場景,組建學生講師團,構建線上線下互動體驗課堂,將傳統課堂的單向灌輸轉變為學生的自覺參與。最終打造課堂教學與實踐體驗的“雙循環”場域,全方位、高質量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和戰略人才培養目標。
來源:光明網-學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