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職網合作機構 > 學校機構 > 四川國防教育學院南充校區歡迎您!
國防教育怎么搞?看軍事文創的這些“正確打開方式”
發布時間:2022-01-23 20:43:32
“英雄的215號坦克、殲-20戰斗機、中國海軍055型導彈驅逐艦……每種模型都很精美,拼裝模型既鍛煉動手能力,又能培養愛國主義情懷。”1月15日,來自遼寧沈陽的陳先生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時,被文創商店的武器裝備立體紙質模型所吸引。他一次性“集齊”7套不同版本的模型,準備作為春節禮物,送給親戚家的孩子們。
放眼全國各地,在許多黨史軍史紀念館、紅色旅游景區、軍事主題公園等,文創商店紛紛“落戶”。近年來,從文化衫、徽章、日歷,到拼裝模型、游戲道具、“電影周邊”……搭乘文創產業“快車”,軍事文化創意衍生產品不斷涌現,受到越來越多群眾的喜愛。
人民軍隊走過90多年的發展歷程,留下豐厚的軍事文化資源。近年來,緊扣時代脈搏的軍事文創產品,以藝術化、具象化手段弘揚崇軍尚武精神,既為軍事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提供了新載體,也為開展全民國防教育開辟出一條新路徑。
架起與軍事文化對話的“橋梁”
2021年國慶假期,一家電影院內。電影《長津湖》開場前,每位觀眾都獲得一份特殊的“紀念品”——一個用錫紙包裹保溫的熟土豆。當電影放映到志愿軍戰士吃凍土豆的場景時,銀幕內外一“冷”一“暖”的對比,令許多觀眾“破防”。
“看《長津湖》,電影院發土豆”的話題,迅速沖上網絡熱搜榜。網友們既為這一直戳人心的創意點贊,也身體力行地用“吃凍土豆”的方式向“最可愛的人”致敬。官方限量款紀念品“伍萬里的家書”,更是一度一“信”難求。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防觀念,在不知不覺間得以傳播。
軍事文化具有嚴肅性,而設計巧妙、獨具匠心的軍事文創產品,拉近了軍事文化與群眾的距離,架起了對話的“橋梁”,為國防教育打開了“另一扇窗”。
當“新窗口”越開越大,軍事文創形態隨之升級。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江大道一家軍事主題咖啡館內,擺著各種樣式的軍艦、戰機等模型,吸引不少市民周末前往“打卡”。四川省成都市立巢航空博物館,既向游客售賣航空衍生產品,也提供模擬飛行、航空科普等服務。北京市東城區一家退役軍人創辦的軍事主題書店,每日推出優質圖書、不定期舉辦軍事沙龍,許多普通讀者和軍迷在這里找到精神家園……軍事文創功能日益多元,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齡段人群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選擇,使國防教育形態更加豐富。
“英雄兒女最無畏,保家衛國捍中華”“霜角鐵鼓征衣重,遠影長巡守安寧”……2021年8月下旬,在福建漳州某役前教育訓練場上,“準新兵”們高聲念出書簽上印刷的原創詩句,語氣中充滿對軍營的向往。
自2019年以來,漳州軍分區已連續4年推出軍事文創書簽,一部分向社會公眾發放,另一部分在役前訓練時贈送給預征青年。該軍分區領導介紹:“小小書簽記錄了熱血、感人的軍旅故事,展示了各軍兵種部隊的鐵血風采,在適齡青年心中播下愛國崇軍的種子。”
從歷史走向現實、從博物館走進千家萬戶,不斷“解鎖”新應用場景的軍事文創,匯聚起強國興軍的正能量。
找到軍事文創“正確打開方式”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新時代的軍事文創,需要契合年輕受眾的需求,用創新表達展現時代風貌。
前不久,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以“為軍事博物館設計文創產品”為主題的課程《文創產品設計》迎來結課匯報。桌游文創作品《絕密使命》,將背景選在1938年的上海,參與者在斗智斗勇中穿越歷史時空;文創加濕器作品,將“東風一號”導彈造型與加濕器功能結合,兼具審美與實用性;“紅色家書”作品將夏明翰、吉鴻昌、錢三強等歷史名人的家信“藏”在筆記本中,使用者通過“拆盲盒”的方式發現它們,激發閱讀興趣……
“好看、有趣、接地氣。”有網友表示,這些作品不是簡單堆砌軍事文化符號,而是精心尋找軍事文化與現代表達方式的契合點,讓嚴肅的軍事文化“活”起來。“設計中,同學們做足館藏展品功課,調研受眾需求,力求作品兼顧實用性和科普性。”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文創工作人員介紹,大學生深入了解黨史軍史、軍隊建設成就的過程,就是無聲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過程。
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曾就“走進紀念館想獲得什么樣的紀念品”對游客進行問卷調查,“有趣”“感人”成為高頻詞。“有價值的創意不是簡單重復再現,而是依托傳統文化要素,以現代意識創造出時代新作。”有學者曾圍繞軍事文創進行專題研究并提出,暢通軍事文創的前行之路,需要創作者對我國軍事文化進行深層次研究,讓軍事文化資源最大限度轉化為社會共享的文化成果。對軍事文化資源進行創意提升和價值再造,以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展現,是新時代軍事文創的“正確打開方式”。
軍事文化涵蓋軍營生活、軍旅故事、武器裝備等多個方面,其中,以武器裝備為主題進行創作具有較高的專業性。曾有學者提出擔憂:武器裝備類文創產品,通常以等比例復制的拼裝模型為主,相對專業的表達使受眾局限于軍迷群體,難以收到更廣泛的傳播效果。
如何最大限度發揮軍事文創的國防教育價值?我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的文創產品開發為軍事文創研發者提供了啟示。2020年初,山東艦發布艦徽、艦標兩大主標識及拼裝模型、銀質吊牌等系列軍事文創產品。創作者將“山東艦”這一元素運用到多元化產品中,并對應用場景進行分類分層,使軍事文化突破圈層走近大眾。
尋找“網紅”變“長紅”的路徑
近年來,軍事文創種類越來越多,設計不斷出新,產業鏈逐步完善。但不少軍事文創產品研發者坦言,一些軍事文創雖然成為受追捧的“網紅”產品,但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面臨著與其他品類文創產品同質化、受眾熱度難持久等問題。
在一位網絡軍事專欄作者看來,大多數軍事文創尚缺乏讓受眾主動探尋文創背后故事的吸引力,國防教育效果有限。
“網紅”如何變“長紅”?
“軍事文創需要挖掘軍事文化的精髓,做出打動受眾的文創產品。”一位文化傳播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文化價值與精神價值是軍事文創產品的核心價值,不能單純將其作為消費品,應將軍事文化包含的情感與故事融入軍事文創,讓軍事文創承載表達革命精神的使命,成為軍事文化的訴說者與傳遞者,貼近受眾的心靈。
“軍事文化IP資源被廣泛開發,才能拓展文化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某軍事文創商店店長黃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將獲得IP方授權的軍事文化元素向多家文創開發單位發布,創作出創意禮品、玩具模型、服裝配飾、辦公用品、家居用品等多類文創產品,滿足受眾多元需求,同時,文創產品又拓展文化IP的知名度,形成相互促進的正循環。
“從以往的一些負面案例看,軍事文創不能違背歷史真實,要確立正確的歷史觀與價值觀,還原真實的歷史故事,真正發揮軍事文創的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防教育功能。”有專家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行業內部人員的自覺自律,還需要有關部門積極引導,把好版權關和文化關,設計出既有“軍味”又貼近大眾的產品。
目前,我國尚無專門針對軍事文創的規范性文件。2021年8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明確:“要把握正確導向”“堅持保護為先,合理利用文化文物資源,避免過度商業化、娛樂化。革命歷史類文化創意產品要以歷史事實為基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部分展館也對軍事文創產品開發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文創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對市場反響不好、性價比不高、有瑕疵的產品執行下架或退出機制,確保軍事文創產品迭代更新、不斷優化。
以文化內核為根本,讓“網紅”成為“長紅”。期待發展中的軍事文創越來越多地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成為推動全民國防教育的積極力量。